close

20130411 分享雜誌好文: 讓孩子做五分鐘的傻瓜

每次看洪蘭教授寫的文章, 我都不覺眼睛泛淚, 難過  難過不已 .......

因為我親愛的兒子已經長大, 我再也沒有機會改變在兒子內心深處母親的印象 ~

父母在孩子成長中, 真是最重要的二個人, 每人都應該珍惜並努力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幫助他們做最棒的自己, 也讓自己成為他們生命中最可靠最值得敬愛的人 ~

2013-03-20天下雜誌 518作者:洪蘭

洪蘭教授  

                        圖片來源:天下雜誌

J. K.羅琳說,不能犯錯,不如死了算了。但我們的教育卻不允許孩子犯錯,剝奪孩子從錯誤中學習的機會。

最近台灣學子頻頻在國外的創意比賽中得獎,得獎的多半是原有器物的改良,比較少概念上的突破。前幾天,我去歐洲開會,與一位來台訪問要回歐洲的學者同機,我就與他談了起來。他答道,「因為你們的教育強調不能犯錯。」啊!真是一針見血。

愛因斯坦曾說,「從來沒有犯過錯的人,是從來沒有嘗試過新東西的人。」我們的教育的確不允許孩子犯錯,不管年紀多小,有錯就要罰,所以學生都不敢輕舉妄動。我們心目中的好學生是聽話、老師怎麼說就怎麼做的孩子。

甘地說,「不包含犯錯的自由,是不值得擁有的自由。」人只有在安全的環境裡,才敢把心裡的話說出來。若是說出來會成為笑柄,孩子是絕對不開口的。難怪台灣學生上課,即使有問題也不敢問,因為怕被別人嘲笑怎麼這麼笨。這是不對的,不懂裝懂才是傻。

我們必須改變不良的學習環境,告訴孩子:沒有什麼叫笨問題開口問了,了不起做五分鐘的傻瓜,不問,做一輩子的傻瓜不該嘲笑誠實面對自己、不懂就問的同學。

這種不允許孩子犯錯的求全心態,已造成了社會上很多悲劇。例如前一陣子,有學生掉到河裡,他的同學因怕挨罵而不敢出聲求救,錯失了救援的先機。其實,過錯是暫時的遺憾,但是錯過是永遠的遺憾。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就是聖賢,也會有過,所以顏習齋才會說「惡人之心無過,常人之心知過,賢人之心改過,聖人之心寡過。」他並沒有說聖人就「無過」,因為這是不可能的。

《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就說,「人活著就不可能不犯錯,若是要活的小心翼翼、不能犯一丁點兒錯,倒不如死了算了。」

這個不健康、不合理的舊觀念,不但扼殺了我們孩子的創意,同時也犧牲了孩子的自信心和生活的樂趣。試想,整天在大人監視的眼光下討生活,隨時都要擺出最好的一面,以免挨罵,生活變成只求無過,不求有功的話,怎麼會有樂趣?又怎麼可能有創新出來?

小孩子天生的好奇心被壓抑後,對什麼事都沒有興趣,一旦失去了主動追求的熱忱,學習的效果也就消失殆盡了。

被譏笑是很多人忘不了的傷痛,相信很多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在週會時,被罰站司令台的經驗。我不了解為什麼我們的教育會發展成這樣。古人不是說,「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嗎?從經驗中得來的知識才是最持久的,為何剝奪孩子從錯誤中學習的機會呢?

其實,我們允許孩子犯錯,他對別人的錯才會容忍,這個社會才會和諧,人才會快樂。人生不滿百,又何苦天天找別人的碴,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這位教授的話如同當頭棒喝,讓我看到目前教育的迷思。給孩子一個安全、不被嘲笑的學習環境,是刻不容緩的事了。要想台灣的孩子有創意,先解開這個緊箍咒吧!(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20130411分享雜誌好文: 洪蘭:別叫孩子圓你的夢

2009-11-12 Web only 作者:洪蘭

有位媽媽把孩子打得遍體鱗傷,警察來到時她振振有詞地說,是因為「恨鐵不成鋼」才會把孩子打成這個樣子。我看到這則新聞非常恐懼,這個觀念很錯,孩子一定要先是鐵,打了才會成鋼,如果根本不是鐵,打死了也不會成鋼。父母不能不論孩子本質是什麼,就一味要求他和別人一樣,更不能因孩子的表現不如自己預期而去痛打孩子。

孩子開竅的早晚有基因上的關係,如果父母小時候就是學習比較慢,那麼現在孩子學得慢可能是他成熟得晚的關係,不是他的錯。成熟晚並不代表笨,只表示時候未到,當他成熟後可以和別人做得一樣好。

「成熟」這個觀念非常重要,它是「水到渠成」,時間到了、發育好了,孩子自然會做,在成熟之前要求他是強人所難,任何事情超越孩子的能力就是壓力。太多的壓力孩子會恐懼而逃避,學習的效果反而不好。

每個人大腦成熟的時間和快慢是不一樣的,很多大器是晚成的。''同卵雙胞胎的大腦造影圖片也顯示雖然來自同一個家庭,但是在做同一件事情時,大腦活化的區域仍然不同,因為他們後天的經驗不同。

因此,父母不能拿孩子跟別人比,他的基因跟別人不同,後天的環境也不同,這樣比不公平,只要今天比昨天有進步,就該鼓勵他,孩子只能跟自己比。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有一首非常好的詩: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自己的孩子。

他們透過你來到這個世界,他們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你的愛,卻不能給他們你的思想,

因為他們有他們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提供他們身體的住屋,卻不能替他們的靈魂找房子,

因為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之屋,那是你即使在夢中也無法到達的地方。

你可以努力像他們一樣,但是千萬不要使他們像你一樣,

因為生命是無法逆轉的,更不能被昨日的你所耽擱。

任何事情不論多微小,只要超過孩子的能力就是壓力,過長、過大的壓力會殺死海馬迴的細胞,使孩子的記憶衰退。不要叫孩子圓你的夢,因為那是你的,不是他的,更不要常說「你讓我很失望」,這種話只會使孩子放棄自己。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實驗:當一隻狗怎麼做都不能改變環境時,牠會放棄嘗試,到後來環境改變了,牠有機會可以翻身時,牠也不會去做,因為牠已經習慣牠的悲慘了。

別輕言失望 別讓孩子放棄自己

「先前的經驗會決定後來的行為」,這是我們最害怕的地方,看到現在小學生也要上大夜班就深覺台灣家長的觀念一定要改,如果我們百分之七十五的國小三、四年級學生放學後不是回家,而是去補習班,就難怪最近的調查發現國中以上的人,五個有一個曾經想過自殺。紀伯倫的話是對的,孩子透過我們來到人間,但是他們不是我們的化身,不要因昨日我們的觀念去限制明日他的發展。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原文刊登於20091111聯合報)
<
以上反應專家言論,不代表本社立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ltandoa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