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20505分享網路好文: 不被量化的MBA — 說出精彩的故事 (2011/3/15)
圖片來源
前陣子剛結束一場企劃競賽,幾天前我把企劃書再拿出來翻翻,忽然有一種很強很強的體悟,會產生這個體悟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手上那份企劃書好像有點怪怪的卻說不出來,另一部分是因為之前寫履歷時很多事情的堆疊牽引,導至某種想法在腦中慢慢醞釀,卻不知道這個想法究竟會變成什麼樣;後來當我把企劃拿在手上翻了翻的時候忽然明瞭了,想通了,以下不吐不快。文章共分三部分:
一、先談履歷
很慚愧之前沒有認真寫履歷,現在快畢業了,發現履歷上的經歷有點空,我就想要「硬塞」一些東西,什麼參加某活動或是某營隊之類的都給他寫上去,雖然那些經歷不是唬爛,也不是掛名,但事實上我心知肚明,這些經歷我「一點感覺都沒有」,我沒有認真參與、我沒有熱情、我沒有把那些事當成自己的事在看待,總而言之
我.不.在.乎~乎~乎~乎~~~ (I Don’t Care ~ Care~ Care~ Care~~~)
那我為何要參加?我回想一下,理由滿多的:好玩啊、同學都去了、無聊多出去走走啊、但最重要的理由是:「這樣我的履歷又多一條了YA!~」
先描述一個大家也可能都遇過的情況:你將某事視為你當下生命的一切,你興高采烈且鬥志高昂,你為此不眠不休地工作,但你發現身旁自稱同伴的人卻缺乏熱情,你要說一句,他才動一步,可是你沒時間發脾氣,只好把他的工作攬在自己身上,就像一人背著所有的登山物資就想攻頂,對於目前的情況你又累又焦急…
缺乏熱情的人弄得你心力交瘁,明明沒有心卻還要參加,很欠打對吧,在剛剛提到的「硬塞」的履歷裡,我就像是那個缺乏熱情的人,明明知道這個活動我.不.在.乎,可是我還是去,去是去殺時間,去賺履歷。(後來我把它們從履歷上刪掉了,因為我猜當人資問我的時候我也說不出什麼心得吧)
二、現在用剛剛的觀點來談競賽/參加活動
比了四次競賽,知道一定要以第一名為目標去衝,可是最近體悟到某個道理後,發現以第一名為目標雖然不是錯,只是還不夠。事情就發生在北上領獎前把企劃書拿出來翻翻的時候,雖然以第一名為目標寫出來的企劃得名了,可是自己翻來翻去還是覺得哪裡怪怪的,找不到也說不出來。然後我聯想到最近在硬塞履歷的心態,才發現問題出在哪了,那就是當初寫的時候心中的熱情不夠,沒有把企業當成自己的企業在做!以第一名為目標的隊伍,就如同先前提到的「賺履歷/塞履歷」,心中是沒有熱情的 — 沒有想幫助企業的熱情,參加只是來達成自己的目的(賺履歷)。
可以比較下列兩種參賽心態就知道我想表達什麼了:
1. 我想得第一名 (我想要履歷上多一條)
2. 我想要幫助這一家企業 (我想要把執行時會遇到的問題想得很透徹)
天壤之別啊~這兩種不同的心態帶來兩種不同的競賽出發點,要是第一種心態占參賽者心中較大的比例的話,也不是說競賽一定不會得名,而是寫出來的東西就算得了名,自己事後夜深人靜拿出來翻翻還是會覺得怪怪的,就像有時候會問自己「這份企劃真的有這麼好嗎?」,可是要挑毛病又好像挑不出來,後來才發現原來是因為企劃充滿「市儈味」,彷彿不停地再講 「選我當第一吧、選我當第一吧…」,有點像強迫推銷商品,其實沒有考慮到企業後續執行的問題,難怪後來再拿出來看會發現很多環節好像沒有當初企劃上面說的那麼地順。
反觀,要是以「我想要幫助這一家企業」為出發點,一定能站在更貼近主管的角度與思維去揣摩,並且清楚知道自己企劃的弱點在哪,瞭解企劃裡的哪一部分比較不行、哪一部分實際執行有困難,在上台Q&A前提早作防範,此外評審也比較喜歡說實話的人,不喜歡聽到為了得名的掩飾或唬爛。
三、總結 有熱情所以故事精彩
在MBA生涯中我們不斷接觸到商場競爭的時事或知識,耳濡目染下或許產生了「我絕對不能輸」的心態,好勝心比很多人強的多,在這樣的情形下必然會產生一種類型的目標,例如履歷上要再多些好名次,或者再多些參與活動的頭銜好讓我能順利找到工作等等,但最近忽然認為這樣的想法好像是一張購物清單,在履歷表格上多填幾條文字,文字越多條代表越優秀?這樣缺乏熱情地去比賽或是參加活動我想應該很難有好的表現也會連累到同伴,此外也往往限制住自己的格局。
例如比賽得名了就認為一切都結束了,但事實上還可以用更長遠的眼光來看,好讓比賽不只是比賽,例如爭取實習、爭取參與企業活動、甚至是提出借閱企業資料的請求好幫助自己作論文(發生在我身邊的例子)等等,我想這些是求賺履歷的人所看不到的海闊天空。
電影三個傻瓜的主角說:「不要追求成功,要追求卓越。」
呼應本文的標題「不能被量化的MBA — 創造精彩的故事」,我認為MBA的履歷不能用「量化」來衡量(比多條),而是要能從履歷上說得出自己獨一無二的精彩故事,這缺乏熱情是辦不到的。
以一個Helper的角度去寫企劃,或是把某個活動當成是自己很重要的事在做,不再想名次、不再想履歷、不再事不關己只想把事做完,而是把事做好。以上是最近的一點感想,大多用自己比較有感覺的企劃競賽當例子,但認為類似的概念應該可以延伸到生活的其他層面,拋磚引玉,不吝指教。
歡迎連絡本文作者
a.kimg074@gmail.com
此篇文章歡迎轉載,轉發,但請註明出處,MBAtics為一分享知識之平台,感謝每位讀者的耐心觀看,您的回應與討論是我們成長的最佳動力!
===================================
類型:競賽/人生
2011.03.15 MBAtics&MBA100劉祐廷 撰寫
前陣子剛結束一場企劃競賽,幾天前我把企劃書再拿出來翻翻,忽然有一種很強很強的體悟,會產生這個體悟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手上那份企劃書好像有點怪怪的卻說不出來,另一部分是因為之前寫履歷時很多事情的堆疊牽引,導至某種想法在腦中慢慢醞釀,卻不知道這個想法究竟會變成什麼樣;後來當我把企劃拿在手上翻了翻的時候忽然明瞭了,想通了,以下不吐不快。文章共分三部分:
一、先談履歷
很慚愧之前沒有認真寫履歷,現在快畢業了,發現履歷上的經歷有點空,我就想要「硬塞」一些東西,什麼參加某活動或是某營隊之類的都給他寫上去,雖然那些經歷不是唬爛,也不是掛名,但事實上我心知肚明,這些經歷我「一點感覺都沒有」,我沒有認真參與、我沒有熱情、我沒有把那些事當成自己的事在看待,總而言之
我.不.在.乎~乎~乎~乎~~~ (I Don’t Care ~ Care~ Care~ Care~~~)
那我為何要參加?我回想一下,理由滿多的:好玩啊、同學都去了、無聊多出去走走啊、但最重要的理由是:「這樣我的履歷又多一條了YA!~」
先描述一個大家也可能都遇過的情況:你將某事視為你當下生命的一切,你興高采烈且鬥志高昂,你為此不眠不休地工作,但你發現身旁自稱同伴的人卻缺乏熱情,你要說一句,他才動一步,可是你沒時間發脾氣,只好把他的工作攬在自己身上,就像一人背著所有的登山物資就想攻頂,對於目前的情況你又累又焦急…
缺乏熱情的人弄得你心力交瘁,明明沒有心卻還要參加,很欠打對吧,在剛剛提到的「硬塞」的履歷裡,我就像是那個缺乏熱情的人,明明知道這個活動我.不.在.乎,可是我還是去,去是去殺時間,去賺履歷。(後來我把它們從履歷上刪掉了,因為我猜當人資問我的時候我也說不出什麼心得吧)
二、現在用剛剛的觀點來談競賽/參加活動
比了四次競賽,知道一定要以第一名為目標去衝,可是最近體悟到某個道理後,發現以第一名為目標雖然不是錯,只是還不夠。事情就發生在北上領獎前把企劃書拿出來翻翻的時候,雖然以第一名為目標寫出來的企劃得名了,可是自己翻來翻去還是覺得哪裡怪怪的,找不到也說不出來。然後我聯想到最近在硬塞履歷的心態,才發現問題出在哪了,那就是當初寫的時候心中的熱情不夠,沒有把企業當成自己的企業在做!以第一名為目標的隊伍,就如同先前提到的「賺履歷/塞履歷」,心中是沒有熱情的 — 沒有想幫助企業的熱情,參加只是來達成自己的目的(賺履歷)。
可以比較下列兩種參賽心態就知道我想表達什麼了:
1. 我想得第一名 (我想要履歷上多一條)
2. 我想要幫助這一家企業 (我想要把執行時會遇到的問題想得很透徹)
天壤之別啊~這兩種不同的心態帶來兩種不同的競賽出發點,要是第一種心態占參賽者心中較大的比例的話,也不是說競賽一定不會得名,而是寫出來的東西就算得了名,自己事後夜深人靜拿出來翻翻還是會覺得怪怪的,就像有時候會問自己「這份企劃真的有這麼好嗎?」,可是要挑毛病又好像挑不出來,後來才發現原來是因為企劃充滿「市儈味」,彷彿不停地再講 「選我當第一吧、選我當第一吧…」,有點像強迫推銷商品,其實沒有考慮到企業後續執行的問題,難怪後來再拿出來看會發現很多環節好像沒有當初企劃上面說的那麼地順。
反觀,要是以「我想要幫助這一家企業」為出發點,一定能站在更貼近主管的角度與思維去揣摩,並且清楚知道自己企劃的弱點在哪,瞭解企劃裡的哪一部分比較不行、哪一部分實際執行有困難,在上台Q&A前提早作防範,此外評審也比較喜歡說實話的人,不喜歡聽到為了得名的掩飾或唬爛。
三、總結 有熱情所以故事精彩
在MBA生涯中我們不斷接觸到商場競爭的時事或知識,耳濡目染下或許產生了「我絕對不能輸」的心態,好勝心比很多人強的多,在這樣的情形下必然會產生一種類型的目標,例如履歷上要再多些好名次,或者再多些參與活動的頭銜好讓我能順利找到工作等等,但最近忽然認為這樣的想法好像是一張購物清單,在履歷表格上多填幾條文字,文字越多條代表越優秀?這樣缺乏熱情地去比賽或是參加活動我想應該很難有好的表現也會連累到同伴,此外也往往限制住自己的格局。
例如比賽得名了就認為一切都結束了,但事實上還可以用更長遠的眼光來看,好讓比賽不只是比賽,例如爭取實習、爭取參與企業活動、甚至是提出借閱企業資料的請求好幫助自己作論文(發生在我身邊的例子)等等,我想這些是求賺履歷的人所看不到的海闊天空。
電影三個傻瓜的主角說:「不要追求成功,要追求卓越。」
呼應本文的標題「不能被量化的MBA — 創造精彩的故事」,我認為MBA的履歷不能用「量化」來衡量(比多條),而是要能從履歷上說得出自己獨一無二的精彩故事,這缺乏熱情是辦不到的。
以一個Helper的角度去寫企劃,或是把某個活動當成是自己很重要的事在做,不再想名次、不再想履歷、不再事不關己只想把事做完,而是把事做好。以上是最近的一點感想,大多用自己比較有感覺的企劃競賽當例子,但認為類似的概念應該可以延伸到生活的其他層面,拋磚引玉,不吝指教。
歡迎連絡本文作者
a.kimg074@gmail.com
此篇文章歡迎轉載,轉發,但請註明出處,MBAtics為一分享知識之平台,感謝每位讀者的耐心觀看,您的回應與討論是我們成長的最佳動力!
===================================
類型:競賽/人生
2011.03.15 MBAtics&MBA100劉祐廷 撰寫
全站熱搜